您好!欢迎来到澳门十大网赌信誉网址大全-江西省口腔医院!
集团首页 | 关于我们 | 党建工作 | 新闻中心 | 就医服务 | 医疗团队 | 教育教学 | 科研管理 | 科研平台

您的位置

正面引领
历史文化源流丨亲仁善邻 国之宝也
来源:纪委办 发表时间:2023-01-13 浏览次数:1567

  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,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、民为邦本、为政以德、革故鼎新、任人唯贤、天人合一、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、讲信修睦、亲仁善邻等,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、天下观、社会观、道德观的重要体现,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。

    本报与中央党校“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”项目组合作,特约请专家对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予以解读,阐释其古典涵义如何通过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在新时代彰显恒久价值。本期介绍“亲仁善邻”。

    主持人:王学斌(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)

    嘉宾:王乐(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伦理学教研室副教授、副主任)

    周励恒(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)

    1、亲仁善邻闪耀着中华文明睦邻处世的智慧光芒

    王学斌:“亲仁善邻,国之宝也。”这句古训,闪耀着中华文明所独有的处世之道与智慧光芒。在新的时代,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悠久理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主张。可以说,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“亲仁善邻、协和万邦”等理念的承继与拓展。

    王乐:“亲仁善邻”,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左丘明所著的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五父谏曰:‘亲仁善邻,国之宝也。君其许郑。’”后来在传统文化典籍中多次使用,是中华民族传统睦邻智慧与处世之道的显现,也是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之一。

    亲仁善邻,是中华民族重视和睦邻里关系、树立可信赖的外部形象、构建良好地缘关系的人际智慧与处世之道的重要体现。理解“亲仁善邻”,需要从“亲仁”和“善邻”两个层次去认识。

    毋庸置疑,“亲仁”和“善邻”,都不是空洞的理念阐释或观念感受,而是传统儒家所主张的一定要付诸真实的“学而思”实践。实质而言,“亲仁”是建立“善邻”关系的基础。“仁”作为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之一。“仁”是一个可以无限实践的过程,是一种对人的真挚感情和责任感,是可以从爱最亲近的人出发,真诚地去关怀人、成就人、成就整体公共利益的“知仁”和“行仁”的统一体。

    在中国古代社会,“仁”或“仁德”是一切人伦关系的伦理之德的集中体现,是可以由“爱亲”之“仁”出发,成为“仁人”(即有仁德之人)的道德之本或基始。“亲仁”至少有两层意涵,分别代表着“亲仁”的两种基本对象。“亲仁”的第一层意涵,是指亲近有仁德的人;第二层意涵,即是亲近“仁德”这种德性。《易经》中“同声相应、同气相求”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亲近“仁德”,既可通过“里仁居”选择有仁德风尚的安居之所实现,更需要“我欲仁,斯仁至矣”的努力追求去达成“德日进,过日少”。

    从“亲仁”的两层意涵来看,其本质上是希望由“亲仁”来“安仁”,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”,坚守仁德而不动摇,“苟志于仁矣,无恶也”。以动态地、不懈不止地亲近和走向“仁”,来提高与完善人,实现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相亲相爱,达到天下有道的目标。

    “善邻”从原则性和务实性相统一的角度体现“亲仁”理念的实践策略与方法智慧。“善邻”崇尚“仁”,倡导亲诚惠容、与邻为善、以邻为伴的立场和态度,是一场基于平等性基础之上的关于“责任”与“尊爱”的双向奔赴。

    自古以来,中国人始终认为家族和国家的昌盛,从来不是通过对外战争抢夺攻伐而来,而是施以仁爱、道义于邻人和邦邻,讲信修睦、修文服远。隋唐时期,各国纷纷遣使来华交流,有着求学、经商、游历、宗教活动等大量民间往来。这一时期,正如李白诗中所展现“四门启兮万国来,考休征兮进贤才。俨若皇居而作固,穷千祀兮悠哉”的万国来朝盛况。

    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所记载的陈国公子五父劝诫陈国国君(陈桓公)同意郑国请求,两国交好,并强调“亲仁善邻,国之宝也”,但陈桓公听不进去,结果导致国难,体现的正是对这一历史经验的总结。在这一历史典故中,“亲仁”得以与“善邻”互文,进而揭示亲善友爱邻(国)人的重要意义。由“亲仁”而起,“仁”得以具体化、一体化地融入各种人伦关系之中,与人为善、以邻为伴、宗族相助、家国一体,塑造中华民族温良敦厚、勤劳善良、反求诸己、注重内省、推己及人、成人之美的民族性格,也是华夏文化独特的境界和魅力所在。

    2、亲仁善邻是中华民族在自强不息和兼收并蓄中所形成的国之宝策

    王学斌:亲仁善邻的思想,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有机统一,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发展。马克思认为,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。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中,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。

    由此,“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,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、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,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的历史。”

    周励恒: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,“与邻为善、以邻为伴”,增进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了解,增强信任,减少疑虑。在1946年,毛泽东就提出“中间地带”的概念,主张争取和团结新兴的独立民族主义国家。在20世纪50年代,中国政府制定并推行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,积极努力争取与周边邻国建立相互信任的外交关系,形成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,以打破美国编织的反华包围圈。

    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为实现更好的发展,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睦邻政策,制定了“稳定周边、立足亚太、走向世界”的对外战略总目标。中国的睦邻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,强调主权平等、和平共处、“求同存异”,以及用和平方式解决边界领土争端。进入21世纪以来,随着与周边国家合作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,党的十六大确立了“与邻为善,以邻为伴”和“睦邻、安邻、富邻”的外交方针来指导21世纪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外交工作,共筑稳定、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,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。

    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对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更加重视。2013年10月,中国首次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无论从地理方位、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,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。思考周边问题、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、多元、跨越时空的视角。”同时,他还提出亲诚惠容理念,“坚持睦邻友好,守望相助;讲平等、重感情;常见面,多走动;多做得人心、暖人心的事,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、更亲近、更认同、更支持,增强亲和力、感召力、影响力。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,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。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,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,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,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,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。要倡导包容的思想,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,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”。

    王乐:“亲仁善邻”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。“亲仁善邻”流淌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内敛与厚重,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宽厚与包容,是中华民族在自强不息和兼收并蓄中所形成的历久弥新的价值观念,更是长治久安、繁盛昌隆的国之宝策。中华文明将“亲仁善邻”等思想文明作为价值共识和族类认同标志,以不同于其它文明的中国智慧开创了最有气象、最具格局的文明建构传统,提供了生生不息、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。

    王学斌: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站在聚焦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,探索当代国际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,毫无疑问是对马克思倡导的“真正的共同体”思想的继承和发展。

    3、亲仁善邻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中国方案

    王学斌:放眼当今世界,各国的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、更紧密,和平、发展、合作、共赢已经成为时代潮流。

    在很多场合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典故,来表达中国的外交理念。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中国自古就提出了“国虽大,好战必亡”的箴言。“以和为贵”、“和而不同”、“化干戈为玉帛”、“国泰民安”、“睦邻友邦”、“天下太平”、“天下大同”等理念世代相传。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亲仁善邻、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。

    周励恒:亲仁善邻的思想确实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处世之道。我们可以回头看春秋时期,这在史家眼里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,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。即使如此,春秋时期仍有一些品德高尚的政治家坚持践行“亲仁善邻”的理念。

    比如秦穆公在处理与晋国关系的过程中,就不念旧恶,解救晋国的危机。鲁僖公十三年(公元前647年)冬,因为粮食歉收,晋惠公向秦国求购粮食。此时的秦晋关系非常微妙,两国国君虽有姻亲,但又互有矛盾。秦穆公曾辅助晋惠公夺得王位,但晋惠公却拒绝兑现之前许诺让给秦国的土地。在考虑是否援助晋国时,秦穆公接受了百里奚“救灾、恤邻,道也。行道,有福”的建议,决定出于人道救济遇到天灾的邻国,挽救了晋国百姓的生命。

    尽管在《左传》的世界中,背信弃义、尔虞我诈的事情层出不穷,但“礼”“德”“仁”“敬”等关乎秩序的修辞依然能闪烁出耀眼的光芒。即使相隔两千多年,我们仍能感受到当时人们对建立理想道德秩序的渴望和追求,他们做过的“仁”的事业,无疑在历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。“亲仁善邻”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、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    总体上看,中国对待邻国一贯以亲仁善邻、以和为贵为宗旨。新时代中国对邻国的外交重在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,更多体现出了大国的担当精神,将“中国梦”与亚洲发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,为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中国方案。

    王乐:古往今来,正是从“亲仁善邻”的导向出发,中国人始终主张和合与共、以和为贵、和而不同,坚持与人为善、推己及人,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;中国各民族始终互相交融,和衷共济,形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;中华民族始终亲仁善邻,协和万邦,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、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。

    新时代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,以全人类共同视野对“世界怎么了”的时代之问做出了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的战略判断。

   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,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,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一方面承认国际社会面临着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挑战这一严峻事实,强调从最坏处着想,若不能同舟共济,就有可能同舟倾覆;另一方面指出各国人民拥有共同命运,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共同意识、共同身份、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。

    如今各国相互依存度持续增加,只有尊重、包容不同文明的存在,坚持互利合作,纳百家优长,集八方精义,才能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,建设持久和平、普遍安全、共同繁荣、开放包容、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、中国方案、中国力量。

    王学斌: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人类命运共同体,顾名思义,就是每个民族、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,应该风雨同舟,荣辱与共,努力把我们生于斯、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,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。”

    《论语》有云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。这正是一个大国、一个大党所应有的气度、格局与风范。


(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)

联系我们
红谷滩院区

咨询热线:0791-86360793

投诉电话:0791-86361895
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谷北大道688号

纪委网络举报邮箱:http://jiangxi.12388.gov.cn

纪委举报电话:(0791)12388/(0791)86362870

 

东湖院区

咨询热线:0791-86360793

投诉电话:0791-86361895
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福州路49号

江西省纪委网络举报网:http://jiangxi.12388.gov.cn

纪委举报电话:(0791)12388/(0791)86362870

 

官方公众号
Copyright 澳门十大网赌信誉网址大全-十大网投平台信誉排行榜最新 版权所有
赣ICP备:09003516号
洪卫网审【2014】第14号

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446号